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广州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掌柜原创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干货汇总!国新办《粤港澳大湾区纲要》发布会实录

来源:房掌柜  蔡锦丝 广州房掌柜  2019-02-28 15:43:10阅读量:9683
[摘要]今天(2月28日)下午3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规划纲要完整版:重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炉

2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宣讲会在香港正式举行。(宣讲会回顾:划重点!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宣讲会干货奉上!

今天(2月28日)下午3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文和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局长米健,将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17-2019-02-28-17-32-49.jpg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

17-2019-02-28-17-39-11.jpg

罗文表示《规划纲要》的编制主要作了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明确大湾区的战略定位。

二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三是发挥粤港澳比较优势,增强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以上概括起来,《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中心,一个愿景,七大重点,四项措施”。

“一个中心”:就是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一个愿景”:就是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

“七大重点”:就是明确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七个重点领域。

“四项措施”:就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重点工作、防范化解风险、扩大社会参与。

另外,罗文重点提及了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未来,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就业的政策举措还将陆续出台。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广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17-2019-02-28-17-40-26.jpg

林少春主要介绍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展的有关情况。

一是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成立由省委书记李希同志担任组长、省长马兴瑞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的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6个专项小组,协调推进相关重点领域专项工作。制定了我省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系列配套文件,系统推进规划贯彻实施。

二是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不断深化。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期工作顺利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广州南沙。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设立72个科研机构。粤港联合创新资助项目达151个。出台广东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办法等政策文件。

三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港珠澳大桥已于去年10月正式开通,广深港高铁全线通车并实现西九龙站“一地两检”,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开建,横琴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

四是营商环境加快对接。我省对港澳服务业开放部门达到153个,涉及世贸组织服务贸易160个类别中的95.6%。开办企业的办理时间实现了不超过5个工作日。

五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银联云闪付APP落地港澳,微信香港钱包正式为香港用户提供内地移动支付服务,粤澳首次共同成立首期200亿元的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

六是港澳居民到广东发展更加便利。先后推出18项、35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举措。全省可招收港澳学生高校达到了50所,港澳资医疗机构有48家。港澳居民居住证受理申领量达9万张。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的重要基础

17-2019-02-28-17-42-14.jpg

他表示:国家的目标是通过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区内经济协同发展,发挥三地互补的优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的作用。

“一国两制”是香港在大湾区的优势,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的重要基础。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独特的双重优势。香港既是国家的一部分,同时拥有不同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香港是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拥有开放便利的营商环境及优质的专业服务。

香港的角色,将会是积极的“参与者”、“促成者”及“推广者”。香港可以将丰富的国际联系经验延伸至内地,协助引进外资,也可以与内地企业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拼船出海,寻找发展机遇,促进两地的经济发展,互利共赢。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局长米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澳门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17-2019-02-28-17-42-26.jpg

他表示,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基于以下认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展开的。

第一,澳门的担当与挑战。此次《规划纲要》赋予澳门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整个《规划纲要》中直接指向澳门的,据我们目前统计的有49项,说明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是《规划纲要》将澳门列为大湾区发展建设四个中心城市之一,使其具有“核心引擎”的地位。

二是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对澳门已经明确了“一个中心、一个平台”的定位,这次《规划纲要》对澳门作为这一平台的作用进一步予以明确。

三是除“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之外,《规划纲要》还赋予澳门一个十分光荣的时代使命,即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四是规划纲要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的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而澳门也成为这一走廊中的支撑点。

以上是简单概括所有的定位和任务,既是澳门的担当,同样也是对澳门的挑战。

第二,澳门的机遇与责任。《规划纲要》公布与实施,给澳门自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抓住这个机遇,通过积极参与大湾区发展建设,获得自身的跨越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多元,从而为澳门社会长久的繁荣稳定、澳门子孙后代的民生福祉创造条件和打下牢固基础,这是澳门特区政府必须承担的社会和历史责任。

以下是答记者问环节——

问:如何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推进大湾区的建设?

答:

罗文: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国际一流湾区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国两制”,它涉及到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这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势,也是它的挑战所在。粤、港、澳三地同处一个湾区,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经济方面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彼此紧密合作,必将产生协同效应和放大效应。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要素流动、体制机制衔接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下一步,要更好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

二是坚持依法办事。要坚持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特别要注意尊重港澳的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尊重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

三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全面推进广东与香港、澳门在商贸投资、科技教育、人员交流、青年发展、设施联通、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互利合作。

四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港澳国际化的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优势,妥善化解“两制”差异下可能产生的发展障碍。

张建宗: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我们有健全的法治和完善的国际联系,还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开放的市场。香港特区政府将继续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不遗余力,竭尽所能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把国家所需、香港所长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发挥市场化的机制作用。

米健:对这个问题就我们澳门方面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和准备。按照习主席表达的核心思想是:第一,港澳对内地改革开放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第二,它之所以起到这么大的贡献作用,就是因为它有“一国两制”这种最大的优势;第三,希望港澳在未来的新一轮国家改革开放过程当中继续发挥作用,前提条件肯定是“一国两制”。

问:广东省在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如何协助港澳青年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机遇?

林少春:据不完全统计,自从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这三个地方设立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以来,港澳青年在这里的创业团队已经达到了360多个,涉及到互联网、金融、科技、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从业人员、就业人员接近4千人,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下一步,广东省仍然会把平台优化提升,把相关鼓励创业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方面:首先,在广东建立一个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基地,是从省政府层面。同时,我们会把前海、南沙、横琴,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升创新创业的服务力。对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其他的六个市,我们也都准备建立这个平台。下一步,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打造12个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

在政策方面:第一,广东省支持创业就业的相关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对港澳青年在湾区内的创业全覆盖。第二,我们将会在营商环境、工商登记便利化方面,更好的为港澳青年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第三,我们将会进一步的研究港澳青年在内地就业、创新创业涉及到的居住、医疗保障、税务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措施。总之,广东省对港澳青年到内地创新创业将继续给予大力的支持,也欢迎广大青年到广东来创业,取得成就。

张建宗:香港特区政府将整合聚集香港青年大湾区双创的资源,以大湾区青年双创基地为核心,建构一个可持续发展,支持香港青年双创的生态系统。

具体来说,香港特区政府将通过和民间机构合作,为在大湾区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创业补助、支援、辅导、引路及孵化的服务,也会与广东省政府合作,成立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建立一站式的宣传与兼容平台,支持香港平台创业者到大湾区发展、落户。

健:门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第一,实施“千人计划”,让青年到内地交流学习,为他们创新创业做好准备。第二,实施青年湾区创业创新计划。第三,我们提供30万元上限的免息创业贷款,支持青年创业。第四,连续几年组织“澳门青年创业创新考察团”到内地,学习创新创业的经验。第五,我们在中山设立了一站式的青年创新创业平台。除此之外,在横琴、南沙、前海都为青年提供了实践平台。

问:5G会不会在港澳地区率先实现商业应用?

罗文:5G被誉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代表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实现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战略性信息基础设施。我们积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之间加强对接和交流,共享发展成果,积极鼓励港澳地区电信运营企业开展5G商用,让5G技术发展成果更好的服务于港澳地区人民群众。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问:中央为什么要支持粤港澳三地打造国际科创中心?下一步的工作考虑是什么?三地将如何推进?

罗文: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最有共识、最具优势的地方。它肩负着构筑我们国家创新发展新高地、引领和带动珠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创新转型的历史重任。中央之所以要支持粤港澳三地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这是完善我国区域创新总体布局,加快经济发展率先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迫切需要。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是继北京、上海两个科创中心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又一个科创中心。通过科创中心的建设,加快实现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的深度融合,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这三个经济总量占全国近四成的超级城市群,建设为创新型经济体,引领带动我国经济整体向创新驱动转型。

第二,发挥粤港澳三地比较优势,保持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要求。

第三,发挥港澳国际化优势,带动大湾区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必由之路。

为此,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由我委牵头组建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专责小组,强化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规划、政策、任务、资源的统筹,汇集国家相关部门和粤港澳三地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力。

二是推动政策对接,支持深港、珠海横琴、广州南沙等三个创新特别合作区先行先试,推动粤港澳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对接,打造要素流通、设施联通、创新融通、人员互通的跨境合作平台,带动大湾区乃至全国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三是抓好重大项目。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依托,统筹用好中央、地方和社会资源,集中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和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平台,实施一批高水平创新项目,打造高度国际化发展的科学中心,引导地方和社会资本加大创新投入,吸引国内外顶尖水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到大湾区发展,提升科创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四是深化改革和创新合作,聚焦破除人才、技术、资金、设备、信息、数据和样品等创新要素便捷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支持粤港澳深度合作,开展更高层面、更宽领域的改革试点,形成粤港澳交流互动、协同创新的新局面。坚持国际化方向,充分吸纳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支持大湾区的企业、标准、技术和产品走向全球,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林少春:在大湾区科技创新,既是引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补短板的需要。大湾区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千万,经济总量超过1.5万亿美金。=粤港澳大湾区基础好、面积广、人口多、产业门类齐全,制造业特别发达,所以国家从战略的角度把科技引领摆在第一位,作为引领未来的发展,补我们这个湾区的短板。

广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要推动建立和完善跨境的科研合作机制。将广东与香港、澳门的不同的科创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第一,组织、引导湾区内三地的重点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深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引导积极参与的广东正在实施的九个方面的应用技术的攻关计划。包括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还有新材料、海洋经济、工程技术、现代农业的种苗业这九个方面的攻坚计划。

第二,协同港澳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点就是要加快在走廊里推动重大科技的基础设施、交叉研究的平台和前沿学科的研究。同时要把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产业园、横琴中医药产业园等作为科技创新平台的支点来建设。同时,在这里面我们有庞大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要把它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孵化的基地来建设。我们想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的平台。

第三,三地要探索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畅通。首先是广东省内,我们对财政性的科研资金不再实行限制,港澳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的,拿到财政性资金以后可以跨境使用,也就是说,广东的财政资金支持科研的可以过到港澳去使用。另外,对广东的科研机构、实验室也要对港澳全面开放,对港澳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有需要使用广东设备的,都可以申请使用。

下一步,广东将在科技创新方面更多的研究支持政策和措施。

张建宗:香港拥有多所世界级的大学,我们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健全的司法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香港可以利用丰富的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汇聚内地以及全球的创新资源。一方面,将国际创科企业引进大湾区,另一方面我们帮助内地的创科企业“走出去”,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本届特区政府大力地投资1000亿港元,相当于861亿人民币,对创新科技的发展高度重视。香港已经准备好在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中担当重要的角色。

展望未来,我们继续大力推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体的工作包括:一是鼓励我们全力的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二是联系国内外顶尖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建立科研合作基地。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在香港科学园建设“医疗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机械人”两个创新平台。香港特区政府主要推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以及金融科技四大范畴。特区政府会继续全力发展创科基建,推动研发汇聚人才,推动再工业化,加强对科研界的支援。

米健:澳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走廊的一个支撑点,这是我们澳门引以为荣的一点。

第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这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我们现在正在酝酿、探讨、协商合作方案。除此之外,政府成立了创新科技及智慧城市发展专责组,展开一系列的科技创新的工作。

第二,加速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的建设,尤其是横琴,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和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平台。

第三,特区政府历年来对高校的投入,在他自身的GDP当中占比是相当大的。我们准备进一步地加大投入,来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

第四,我们加强与国家科技部和科协的合作,已经有了基本草案,就是加强利用内地科技发展的力量,完成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国际创新走廊建设的历史重任。

问:大湾区发展的时候,怎么样可以减轻在融合过程之中港澳的压力?有什么措施可以使香港和澳门的居民可以放心参与大湾区的发展?

罗文:《规划纲要》里专门列出了一章,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积极构建“一小时生活圈”。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三个方面具体举措:

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一小时通达。

二是在通关便利化方面,通过电子化、信息化的手段,不断提高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使用的便利化水平。研究在粤港澳主要陆路口岸增加自助查验通道,推进更多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加强内地与港澳海关部门协作,进一步提升跨境物流效率。

三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推动降低甚至取消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赋予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完善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为大湾区居民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米健:越来越开放是时代大势,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进步,如果它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可能再有新的前进。

最近几年港澳都在面对这个问题,就是游客的进入。但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对于大湾区发展建设可能带来的人流压力,必须要有思想准备。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就没有措施,任其失控。这是要避免的。这就考验政府管理部门的智慧。三地的合作也是必要的,但总的来说,这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趋势。

问:目前粤港澳三地防灾控灾方面的工作具体有什么进展?

林少春:因为大湾区中,粤澳在这方面确实非常密切,目前我们有几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我们建立了一个气象信息共享机制,对自然灾害天气预报信息,三地现在已经建立起来了,对没到来之前怎么样做到预测、预报准确气象自然灾害的相关信息。

第二,建立了一个在灾害来之前及时互通互报的机制,也就是说广东有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及时通报给港澳有关机构,港澳有这方面的信息,也及时给我们通报过来。然后在通报过程中,需要三地协调共同解决的灾害的预防问题,我们共同商量。

第三,具体来说,现在对澳门的供电,我们已经实现了双回路,是通过地下电缆,确保澳门电力供应的完善。我们现在都在建立这些机制,也在不断地完善设施,共同做好防御自然灾害的工作。谢谢。

米健:补充一点澳门方面做的工作。我们十年防灾减灾的计划,已经到了第六稿,其中重要是之一就是挡潮闸,挡潮闸已经到了技术论证阶段,虽然这个挡潮闸基本方案可行,但真正把这个挡潮闸建起来,需要有天文、气象、海潮,还有洪水,所有数据的综合分析,才能管控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但请澳门居民放心,这件事情特区政府是把它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不允许再发生一次像8·23天鸽那样的事情。

问:在大湾区建设过程当中,两大交易所将会如何来助力大湾区的建设?此外,也特别重视关于深交所创业板下一步的改革,因为我们知道在支持科创企业上市方面,在上海以及香港都有一些制度的突破。深交所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林少春:在湾区建设,金融方面特别重要,金融业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我们去年经济重量9.7233万亿,金融增加值超过8%。

怎么样在湾区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第一,金融必须是稳健的,我们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金融的政策这个前提下来推动湾区的金融业发展。

第二,你关心的上海科创板从审批登记改为注册制,我们也在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国家要求,完善相关方面的必备条件。

第三,我们也按照国家的要求加强监管,防止金融方面的风险。按照国家的部署,在打好三大攻坚战里面,第一个就是防控金融风险,我们之后要确保金融业既服务于经济发展,又是健康的发展。谢谢。

问: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支撑,但是除了硬件连通之外,社会各界也期待更加便利的管理措施,方便粤港澳人员车辆往来,推进要素的高效便捷的流通,请问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罗文:我们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硬联通”方面,统筹基础设施布局,抓紧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和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完善大湾区铁路骨干网络,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级机场群。

二是在体制机制“软联通”方面,要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带动,聚焦科技创新、人员交流等关键领域,推进出台系统性的创新支持政策,实现科技人才便捷流动、科研合作更加紧密。加强内地与港澳口岸部门协作,扩展和完善口岸功能,依法推动在粤港澳口岸实施更便利的通关模式,进一步便利港澳与内地居民往来。研究制定和优化香港、澳门单牌机动车进入内地行驶的政策措施。探索推进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和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分享到:
责任编辑:蔡锦丝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官宣 广州楼市新政出台:认房不认贷!
  2. 2战线再收缩,退出广州项目,南京本土房企弘阳回血2.95亿加强现金流
  3. 3广州龙湖御湖境全新高定滨江奢宅 共鉴珠江传奇
  4. 4广州·鹏瑞1号全球新闻发布会举办 湾颂艺术中心正式发布
  5. 5广州·鹏瑞1号全球发布暨音乐盛典举行 全面超越深圳湾1号
  6. 6第一太平戴维斯荣膺2023投资广州全球合伙人,赋能广州高质量发展
  7. 7广州白云湖9个重点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超百亿
  8. 8恒基地产与兴业银行签订300亿元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9. 9万物云获摩根大通增持10.66万股 持股比例升至10.04%
  10. 10招商蛇口子公司为广州招商2.57亿元借款提供差额补足承诺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